2025年5月19日,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王义刚教授应邀到我校药学院讲学,并作了题为《New strategies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repair》的精彩学术报告。此次报告由余细勇院长主持,药学院相关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心肌梗死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致死疾病之一,目前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在预防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进展方面存在局限性,细胞和基因疗法因作为实现心脏修复的替代手段而备受关注。王义刚研究团队采用多学科协作的方法探索出两种心肌梗死修复的新策略。一方面,利用含氧气和生长因子释放功能的水凝胶构建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贴片以修复心肌梗死区域,该研究通过选择过碳酸钠作为O2生成源,辅以β-胡萝卜素作为抗氧化剂,封装在PLGA中合成释放氧气的颗粒,进而设计用于心肌梗死修复的O2和生长因子释放水凝胶。氧气释放水凝胶通过抗炎等机制增强细胞存活率和成熟度,三细胞贴片与该水凝胶相结合,能显著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功能。目前研究来看,iPSC-CM细胞贴片疗法仍然面临iPSC-CMs的未成熟表型、与宿主组织的电整合困难、细胞存活率和保留率低等诸多挑战。
另一方面,利用CRISPR技术体内直接或部分重编程成纤维细胞为心血管细胞。由于心脏不仅由心肌细胞组成,还包括大量非心肌细胞,其中成纤维细胞占比超50%。成纤维细胞在心脏损伤后会被激活,可作为转化为心肌细胞的来源。利用CRISPR-dCas9系统可激活特定基因,实现细胞重编程。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CRISPR技术可用于高效地将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表达Nkx2.5的CPC表型,移植CRISPR诱导的CPCs有望改善梗死心脏的功能恢复,成为心脏干细胞治疗的新资源。
整场报告融合了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交叉创新,现场师生与王教授聚焦“调控机制”“药物制剂”、“临床转化”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王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对推动心血管创新药物研发具有重要启示。报告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