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介绍 »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简介

发布时间:2025-04-01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前身是2003年成立的药学系,2012年4月,原药学系、化学教研室、药理教研室、药学实验中心、蛇毒研究所、药物研究中心组建而成药学院。2015年随着学校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药学院进入快速发展期,2016年成为广东省高等学校试点学院。学院设有药学、临床药学2个本科专业,药学专业2019年通过国家教育部专业认证,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临床药学专业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2024年通过国家教育部专业认证。

药学院是集教学、科研、转化、创新于一体的二级学院,下设教学机构、研究机构、转化机构和创新团队。教学机构有药学系、临床药学系、生物药学系、化学系、药学实验教学中心;研究机构有广州分子与临床药理研究所、广州蛇毒与生物毒素研究所、药物研发中心;创新团队有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特聘教授创新团队;转化机构有广州成药孵化器工程中心、艾贝珐生物医药研究院、精准医疗协同创新中心,华南药物临床评价中心。

学院党委坚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党对学院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党建工作和学院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特别是在党建“双创”工作和党建品牌建设方面积极推进,着力打造出“党建赋能·‘药’有良方”党建品牌,构建出“四强促四力”的党建工作格局,学院于2025年入选广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现建设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广东省“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各1项,校级培育项目5项。党建“双创”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有效推动了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药学院现有教职员工217人,其中专任教师115人,教授48人,副教授39人,讲师28人,博士生导师49人,硕士生导师180人,博士学位教师约占97%,全部教师均有硕士以上学位,70%拥有海外留学背景。另有附属医院药学部参与临床药学专业培养的教师50多人。学院拥有一流的科研和教学团队。团队教师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广东省杰青、广东省“特支计划”百千万青年拔尖人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广州市“岭南英杰工程”后备人才、广州市科技局“广聚英才”青年拔尖人才、南粤优秀教师、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广州市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等众多荣誉称号。

药学院拥有国家药监局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广东省临床药物分析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个,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广东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3个等。

药学院在专业与学科建设方面开展了全方位的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2017年药学专业(一级学科)获批广东省重点建设学科---优势重点学科;2018年获批广东省“冲一流”提升计划重点建设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1年获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胸腔疾病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2023年化学学科、材料学科进入ESI学科全球前1%。

专业与学科排名逐年提升。学院2个专业(药学、临床药学)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国家一流课程(药学虚拟仿真、药理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4门,广东省一流课程13门。2018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药学学科首次进入全球前500位;2021年全国85所高校进入全球500强,药学专业跻身全球前101-150名,跃居国内第6名;2022年药学学科位居全球78位、全国第5名、广东省第2名;2023年药学学科在世界排名较2022年提升21位,位居全球57位;2024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药学学科位居37位。

在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方面,近年来药学院承担国家973重大基础研发计划项目、863重大攻关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及市厅级等科研项目167项,总科研及专项拨款经费达1.5亿元,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0多项,已获批70多项,新药临床批文3项,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600余篇,IF大于10分的论文100多篇,SCI收录论文逐年增加。近5年荣获广东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创业奖二等奖1项,英国伦敦国际发明金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优秀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1项,广东药理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广东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1项等。

学院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依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胸腔疾病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成立了“大湾区生物医药监管科学与转化研究中心”。旨在加快行业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步伐,以先进的生物检测技术为支点,以成熟的国家级科研和临床研究平台为支撑,通过对各类药物的特色检测检验、治疗转归的生物标记物鉴定、药物安全与有效性的科学评价、药物基因组学和药物表观遗传组学的整合分析,构建华南生物医药监管科学研究中心,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药物研发及临床药物监管水平的健康发展。

学院还成立了隶属于广东省分子靶标与临床药理学重点实验室和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药理学组的四大科研平台,科研平台工作以表观遗传药物研发为核心,确认了六大重点研究方向。首创国家级表观遗传药理学会--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业委员会(目前是2个经典国家级学会的主任委员单位),在国内外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创办了表观遗传与生物医药研究国际论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9届。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发展势头良好,获批广东省临床药物分析测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市高校华南地区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建设平台,国家大学科技园(番禺园区)。

药学院拥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并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需求的拔尖创新人才。本科招生专业有药学、临床药学专业,药学专业设卓越班,临床药学专业设创新班。药学专业招生人数120人/年,临床药学专业招生人数60人/年。学院硕士生招生人数约140人/年,博士生招生人数约10人/年。

学生近5年获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比赛国家创新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优秀论文奖;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全国总决赛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全国总决赛银奖;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全国药学/中药学实验技能竞赛二等奖、三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国家二等奖、三等奖;省挑战杯、众创杯等国家级奖项73项、省市级奖项94项。积极探讨国际化办学新模式,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国圣•约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联合人才培养;依托学校15家附属医院药学部、学校药物研发中心等作为校内实习基地,并以广州医大新药创制有限公司为龙头,联合广东省药检所、广州市药检所、广药集团、扬子江药业、健康元药业、丽珠医药集团、新宝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至信药业等多家事业单位以及大型药企和上市公司建立了校外实习教学基地。

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均为95%以上,其中出国深造和考取研究生的比例超过60%,部分被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莫纳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到大型综合医院和大型医药企业工作约占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