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蛇毒与生物毒素研究所

1978年赵延德教授领导的药理教研室研制的“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荣获全国科学大会,救治蛇伤患者数万名者。考虑到当时国家的战略需求和蛇毒研究的领先地位,1983年3月10日正式成立了广州蛇毒研究所。广州蛇研所先后完成了“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中国蝰蛇毒试剂”、“中国蕲蛇毒试剂”等研究,开中国蛇毒试剂之先河。1996年国家卫生部把广州蛇毒研究所的“抗蛇毒血清的蛇伤急救技术”列入“十年百项成果推广计划”。

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蛇研所的历史和文化,2015年8月更名为广州蛇毒与生物毒素研究所,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生物学、毒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的最新技术和手段,从分子水平上对生物毒素进行从基础到应用的全面探索,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着力发展新药研发体系的建设。

生物毒素是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物质,在化学、功效、作用机制等方面表现出优越的成药潜质,基于生物毒素的新药研发成功率远高于传统的新药发现。围绕生物毒素结构与功能、毒素药理与生理学、毒素组学、毒素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毒素药物先导分子、临床药理学、有毒动物伤害与治疗,生物反恐等方面,研究所全面布局了蛇毒、生物毒素的研究、毒理学研究、药物的研究,打通从毒素的基础研究向解毒、新药开发的全链条。

研究所作为牵头单位成立了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 “毒物与中毒分会”,由梁子敬任教授任主委,将毒素的基础研究、新药创制、临床、护理、检验、医工结合、毒物种养殖、公共卫生等领域、学科凝聚在一起,主持撰写了2024年中国蛇伤救治指南和专家共识。

目前,研究所正在构建神经毒素等生物毒素库,包括植物毒素、动物毒素、海洋生物毒素、微生物毒素四大类,重点收集具有镇痛、抗癫痫、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潜力的神经毒素(与广医神研所、附属脑科医院联合)。不断加强与广医各研究所的合作,助力构建广医新药和医学研究的创新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