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30日上午,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在A1-648会议室顺利召开202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下简称“国自然”)申报启动会。会议由药学院易伟副院长主持,科研处张建业处长、陈倩副处长,药学院余细勇院长、吴他凡书记,科研管理办老师及2026年度国自然申请人共同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伊始,药学院吴他凡书记发表致辞。她强调,国自然基金申报是支撑学院高质量内涵发展、提升学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举措,关乎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学院长远发展。她指出,国自然项目不仅是教师职业发展、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更是个人科研能力提升的宝贵过程。学院将加强组织领导,优化服务保障,组织多轮评审与专家指导,推动跨学科合作与资源整合,为申请人提供全力支持。她鼓励全体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申报工作,共同为学院发展、湾区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力量。
易伟副院长在主持会议时指出,要将国自然申报与提升ESI学科排名、推动新药临床批件产出、培育国家级人才项目等核心任务紧密结合。他要求申请人立足学科前沿、注重临床转化、突出药学特色;学院将通过精准辅导与系统培育,优化服务保障,力争在学科影响力、新药研发与人才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接着,科研处张建业处长发表讲话。他在回顾药学院发展历程的同时,系统性提出“共建”作为突破当前资源与平台瓶颈的核心路径。他强调,当前基础-学科共建模式已从1.0阶段的“任务协作”向2.0阶段的“项目共生”升级,未来将迈向3.0的“成果共创”。张处长鼓励教师主动依托附属医院平台资源,积极参与共建团队,在联合申报中实现“个人—学院—医院”三方共赢,有效缓解科研场地、经费与设备压力,共同应对日趋激烈的立项竞争。

紧接着,科研处陈倩副处长作国自然专题报告。她以详实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学校与药学院的申报立项情况。她强调要走大方向、筑大平台、组大团队、出大成果。她建议科研人员主动融入学校已有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围绕学院重点方向开展“有组织的科研”,从“单兵作战”转向“团队作战”。此外,她还就精准选择申报关键词、严格遵守科研诚信、规范使用科研经费等实操要点进行了重点提醒,并鼓励教师树立过“紧日子”思想,积极争取各类经费,以拼搏精神迎接2026年冲击立项新目标。

最后,药学院余细勇院长作总结发言。他强调,药学学科发展必须坚持“特色化、品牌化”道路,要紧密依托学校呼吸学科的顶尖优势,围绕“胸腔疾病”系统布局,聚焦表观调控药物研发,打造不可替代的学科品牌。他提醒科研人员,创新性与扎实的工作基础是获资助的关键,应避免低水平重复,注重机制探索,并积极融入“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成果” 的发展格局。他勉励全体教师明确方向、协同攻关,共同推动药学院在国家自然基金申报和学科建设上实现新的跨越。

本次启动会内容详实、氛围热烈,为药学院2026年度国自然申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进一步凝练科学问题,完善申报材料,全力提升项目申报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