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科建设 » 正文

药学学科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坚持以表观调控药物研发为核心,确立了教学、科研、转化“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胸腔疾病表观调控药物研发新体系。近五年发表高水平论文697篇(其中中科院一区及IF大于10的论文152篇),获批国内外发明专利近60项,荣获省部级成果奖23项;科研总经费达1.98亿元。出版了国内第一本该领域的学术专著《表观遗传药理学》并获广东省研究生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2016年创办了“表观遗传与生物医药研发国际学术会议”,至今共举办了九届。拥有药学科教平台17500多平米,仪器设备总值1.54亿元。获批10个省级或以上高水平科研平台,并成为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国家实验室的药物研发共建单位;药学专业拥有30余家实践教学基地,临床药学专业拥有15家附属医院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包含了5个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

药学院拥有在校本科生760人,硕博研究生432人、在站博士后48人。在药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贯彻“表观遗传药理学”引领药学系、“智慧临床药学”引领临床药学系的发展思路,创办“药学卓越班”(30人/年)、“临床药学创新班”(30人/年),拥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2个(药学、临床药学),国家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课程15门。现有药学硕士生导师155人(其中学硕导师102名),博士生导师46人,包括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级学会副理事长/主委、国家优秀教师、海外优青、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省杰青、珠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0余人,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入选者7名。

一、办学历史悠久

广州医科大学药理学二级硕士点是1984年获批的,是学校第一批获得的两个硕士点(内科学、药理学)之一,而临床药理学二级博士点(依托临床医学)于2011年获批,研究生培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近年来,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境内外升学率达65%,临床药学专业境内外升学率达50%。

二、学科水平较高

药学学科在广州医科大学国家“双一流大学”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推动下发展迅速。药学相关的三个学科均已进入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现为ESI全球前1.3‰,材料科学现为ESI全球前5.1‰,化学现为ESI全球前6.4‰。另外,在软科世界一流(药学)学科排名中,2022年位居全球第78位,2023年位居全球第57位,国内排名连续两年均为前10。

三、学术地位突出

药学学科在广州医科大学国家“双一流大学”和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推动下发展迅速,形成了独特学科交叉运作模式,包括胸腔疾病系统交叉、药物生物科学交叉、人工智能药学交叉,在抗感染性药物、抗纤维化药物、抗代谢病药物、抗肿瘤类药物等研究领域取得显著成绩。药学院目前是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成为近20年来广东省担任药学界经典国家一级学会领导层职务的唯一代表。

四、研究特色鲜明

我校于1960年开展蛇毒药物研究,响誉东南亚并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2003年开办药学本科专业,于2015年牵头创建表观遗传药理学,创办并成为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2016年开办临床药学专业,是广州医科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学科,拥有15个高水平附属医院并率先建设了“智慧临床药学教研室”,而且临床药学系的建设上升到大学层面,引领了我国临床药学的特色纵深发展。

五、转化成绩突出

牵头完成“肺炎2号”新药I期临床试验为新冠危重病人的抢救做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广州国家实验室研发的全球首个靶向3CLpro的抗新冠药来瑞特韦(原创1类新药)已上市,并实现规模化量产;抗慢性炎症新药AD16正在开展Ⅱ期临床试验。通过融入社会资本创建了国家大学科技园澳源园区和广州医大新药创制有限公司,同时建设了华南地区最大的“新会陈皮”中药基地。科技助力生产与营销,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和一流人才的培养是药学院永恒发展的主题。树立南山风格、敢于担当、勇破善立的精神,以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走山路、山路不通开新路的气魄和毅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稳致远、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