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研究生招生简介

广州医科大学药学研究生招生简介

【医药融通 育才兴学】

学科底蕴深厚,学位体系完善。学院药学教育源远流长,药理学二级硕士点于1984年成为学校首批两个硕士点(内科学、药理学)之一,临床药理学二级博士点(依托临床医学)于2011年获批,研究生培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药学专业于2004年开始本科招生、临床药学专业2016年本科招生,均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014年获批药学一级专硕点,2018年获批药学一级学硕点,均已通过国家专项评估。

学科实力卓越,国际声誉彰显。药学院三个主要学科(药理学与毒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均进入ESI全球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跻身全球前1.058‰,标志着顶尖学科实力。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药学学科全球位次从2022年的第78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57位,国内连续两年稳居前十。学院同时担任中国药理学会副理事长单位,是广东省近20年来在此领域的重要代表。


育人体系先进,培养特色鲜明。学院积极构建三全育人药学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756人、硕博研究生420人、在站博士后45人。学院坚持以表观调控药物研发为核心,聚焦胸腔重大疾病的表观调控药物研发精准医疗的智慧临床药学与药物监管科学研究两大方向,确立教学、科研、转化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打造出懂医精药的融通培养特色,专注培育高层次药学菁英。




1  研究生学位点发展情况




2  药学院药学学科建设情况



【名师荟萃 结构优化】

人才体系完善,导师队伍雄厚。学院全面推行南山学者人才计划,构建--全链条发展机制。现已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金字塔型导师队伍,其中硕221人,博导56人,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领军人才汇聚,师资层次卓越。学院高层次人才队伍实力突出,拥有包括发达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务院特贴专家、国家级学会副理事长/主任委员、国家优秀教师、海外优青、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南粤优秀教师、省杰青、珠江学者等在内的领军人才20余人,并有7名教师入选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师资结构优化,双轨指导创新。学院师资队伍结构优良,骨干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与高级职称,其中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比达85%,具有外单位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高达95%,学缘结构多元。同时,学院积极推动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轨指导体系建设,聘任行业专家20人,有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3 药学院教职工合影



【资源集聚 协同增效】

学院平台资源雄厚,产学研协同优势显著。不仅拥有国家药监局胸腔慢病治疗药物与吸入制剂智能监管科学创新研究基地这一国家级平台,还依托10个省级及以上高水平科研平台,深度参与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并作为核心单位共建广州国家实验室药物研发板块。

合作网络广泛,深化产教融合。学院与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等知名药企及研发机构签署战略协议,以共建共享实现双赢,协同推进人才培养与科研成果转化。

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资源丰富。构建了学院基地联动教学新机制。药学专业已建成30余家实践教学基地(含5个省级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1个省级科产教融合基地);临床药学专业则联动15家附属医院,形成了强大的临床教学网络。

学院硬件设施先进,资源规模显著。拥有一批国内先进水平的不同功能实验室,总面积达17500多平方米。现有仪器设备总值约1.54亿元,其中包含价值100万元以上的重大仪器25台,相关总值约6300万元。学校科研实验中心负责组织运行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有效加强了学校的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大力推动了校内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与高效利用。




4 药学院实践教学基地





5 科研仪器共享




【科研驱动 前瞻致远】

科研实力雄厚,成果产出丰硕。近五年累计获批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174项,科研总经费达1.98亿元;获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0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80,其中中科院一区及IF≥大于10的论文达152篇,彰显了强劲的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能力。

学科积淀深厚,持续引领前沿。学科发展源远流长,自1960年开创蛇毒药物研究并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以来,始终站在创新前沿。2015年更牵头创建了表观遗传药理学这一新兴领域,并成为中国药理学会表观遗传药理学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奠定了在该领域的引领地位。

交流平台高端,学科学术联动发展。注重国际化交流,创办表观遗传与生物医药研发国际学术会议并成功连续举办届,同时主办华南地区首个药品监管科学学术峰会,有力推动了学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临床药学作为双一流建设核心支撑学科,依托15所高水平附属医院,首创智慧临床药学教研室,并实现临床药学系建设层级提升至大学平台,引领我国临床药学向特色化、纵深化发展。


6 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体系完备 育才有方】

学位体系健全,招生结构合理。学院依托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报备设立临床药理学二级博士点,年均招生6-10人。在硕士层面,年均培养药学学术型硕士45-50人,下设7个二级学科方向;专业型硕士规模达90-100人,涵盖临床药学与工业药学两大专业领域,形成学术与应用并重的人才培养格局。



7 培养学科方向


培养质量优异,育人成果显著。近五年毕业生发展态势良好,11人获聘高级职称,20人赴海外深造,26人进入双一流高校及国家级科研平台。研究生在读期间表现突出,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00余项,超过80%的硕士毕业生投身于新药研发、临床精准用药等前沿领域。

就业渠道畅通,社会认可度高。毕业生平均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8%以上,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其中约30%-4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其余多数进入药物研发机构、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及医疗卫生单位等工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图8  2025届药学院毕业生合影


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建设和一流人才的培养是药学院永恒发展的主题。树立南山风格、敢于担当、勇破善立的精神,以旱路不通走水路、水路不通走山路、山路不通开新路的气魄和毅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行稳致远、阔步前进!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我们诚邀全国各地莘莘学子,共同书写药学创新的时代华章!